找到相关内容538篇,用时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试释“七因明”

      因明是在论辩中产生的。论辩有着时间、地点、辩论之事、参加人员等等条件的限制,即所谓“七因明”:  一、论体性:辩论之性质,有其六种。(1)言论,即世间的语言。(2)尚论,即世间崇尚、高尚、景服之论议,是人们乐闻信从,没有过失,与理相应之言论。(3)诤论,立敌对事实之了解,互为对抗,两宗乖反,由此而产生之诤论。它的起因,有其三种:①依诸欲所起;②依恶行所起;③依诸见所起。(4)毁谤论,论者以...

    宏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1503038043.html
  • 摄类原词莹澈镜论

    摄类原词莹澈镜论  第一章 述说显色与形色之安立  本章分三:甲一、破除他宗;甲二、安立自宗;甲三、断除诤论。今初:  有云:若是显色遍是红色①。白法螺之显色有法,应是红色,是显色故。已许此遍②...内净色是舌根之性相,从舌根分为二者:有有所依舌根,与似所依舌根两种故。  作自果身识不共增上缘之分类内净色是身根之性相,从身根分为二者:有有所依身根,与似所依身根两种故。  甲三:断除诤论  有云:风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2085538559.html
  • 中国禅宗在西藏(2)

    《般若波罗蜜》而修学,不许再作顿门之宗规。 于是遣送和尚返回汉地,搜集了和尚的著作窖藏起来(页 177~188)。(注 79) 由以上汉文及藏文资料来看,有西藏诤论事件的发生,是两者的共同处,不过..., 时间是在 794 年,这就是有名的西藏诤论事件的始末。(注 80) 由此可以知道上述藏汉两地的资料,是记载此一事件前后期的片段史实。 四、汉地禅宗在西藏 由西藏诤论的事件,可以知道汉地禅宗在...

    释慧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01346583.html
  • 关于“受相应”的法教

    四八五)   “优陀夷!我如是种种说受如实义,世间不解,故而共诤论,共相违反,终竟不得我法、律中真实之义以自止息。优陀夷!若于我此所说种种受义,如实解知者,不起诤论、共相违反,起、未起诤能以法、律止令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94447854.html
  • 戒律的结集与发展

    宏旨的戒条内容;而“可舍”的意思,应当是指“不必列为后世硬性遵守的条文”。在这重要的是,什么是“小小戒”呢?阿难当时并没有向佛陀问清楚,为此在结集会议上发生了诤论。最后阿难为大体着想,也为了僧团的和谐,承认了自己当是没有问明白的过失,而终止了此次的诤论;以及富楼那和大迦叶争内宿内煮等八事的记载,这些有关戒律的争议,最后都是由迦叶以老大的身份裁定:“佛所未制,今不别制;佛所已制,不可少改”归于一致而...

    释则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40049881.html
  • 以现代佛学观点评判法相宗与天台宗之论诤(一)

    宗在佛学体系属于法相系,天台宗为法性系,两者思想不同,法相宗批评天台宗是不对口,各说各话,没有交集的。但本人发现近代佛教学者以西方治学方法研究印度佛学结果,两宗之诤论应该有其优劣与粗妙之等级。又日本学者...地经论》立八识,即以第八阿梨耶识为第一义心,以此真常心为本,阐述三界唯心。可是传译时发生诤论:到底阿梨耶识是“在缠真净而不失自性”?或是“真性在缠不守自性而妄现”?也是说:作为真如法性之妙心,它到底有...

    明了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43867040.html
  • 《金刚经》释义七

    知道,阿难尊者是多闻第一,加上“如是我闻”以后,没有一个人会诤论尊者所宣说的不是佛所说的;也不可能怀疑阿难尊者哪一个地方念错了。所以大众对阿难尊者有这样的信心,可以息灭大众的诤论。 (4)、异外道。...

    常进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495081530.html
  • 善哉!儒童菩萨——孔圣人

    同之所以然。故致纷纷诤论,各护门庭,各失佛菩萨圣人治世度人之本心也,★ 可不哀哉。   六月间广东香山杨棣棠,于太平洋檀香山,寄信于山东臧贯禅,以彼辑古今和会儒释之书,曰儒释一贯,欲引儒入佛,谬托...

    见内

    |孔子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09/2204491453.html
  • 净土十疑论·第二疑(文白)

    。他们不知道生就是不生,不生就是生。结果由于不了达此中的道理,而横生了许许多多的是非诤论,反而嗔怪别人求生净土。这种错误实在是太大了,这就是所谓的毁谤佛法的罪人,也就是邪知见的外道呀。   【提要】...

    智者大师

    |净土|般若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8/09371313143.html
  • 由追求饮食所引起的过患

    不得满足,自然引发人与人之间的斗诤。此处,以亲友代表人类之间最亲善的关系,实际上,凡夫关系的维系,皆是建立在世间受用的满足之上,一旦受用无法满足,关系即告破裂。如为一顿饭,父子分家,兄弟诤论,朋友反目;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

    |烦恼|饮食|过患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12/18522232871.html